「如我以前說過的,你的思想即實相,思想直接影響你的身體。你們彷彿是非常文明的,因為你們把生病的人送到醫院裡,而使病人在那兒能受到照顧。當然,你們所做的是把一群對疾病充滿負面信念的人孤立在一起,信念的傳染性散布了開來。顯然,病人在醫院裡是因為他們病了,而病人與他們的醫生都在這個「前提」下努力。」(賽斯書~個人實相的本質)
通常當我們提到「醫院」二個字時,你會聯想到什麼?一群穿著白袍穿梭於病房與診間的醫護人員?在候診室外神情漠然或焦躁等待看診的人們?在急診室裡因為各種意外或急症而痛苦難耐、急待被救治的病人?手術室中各式精良的儀器與設備,以及在各種狀況下隨時可能生死一瞬間的畫面?亦或是與摯愛生離死別,眼淚潰堤的椎心之痛?這些都是天天在醫院上演的真實情景,那兒雖然是個救治生病與受傷之人的重要場所,但也確實是個充滿恐懼、不安、絕望與傷心的地方。
尤其是對於住在醫院的病人們來說,不管是什麼原因來到此地,也不管是哪個科室或需要住院多久,只要住進了病房,就代表著此時身體的狀況,在經過醫師專業的檢查與評估之後,是需要依靠醫院的治療才能處理的情況,所以大部份的人心情肯定是不好的,再加上從小到大看到、聽到或實際體會到,關於疾病與醫院的相關訊息,都會讓人對於生病住院一事有很深的恐懼感,而這一群對疾病帶著負面信念的人,就這樣被孤立在一棟大樓、一個樓層或一個房間之內,還依照病況或病情予以分門別類,被標籤化的病人,在這樣的氛圍裡就更容易被影響了。
當然賽斯並沒有否定醫療體系存在的價值,也認可專業的醫護人員,對於疾病救治的付出與貢獻,這裡要點出來的問題,是在於這種設計在執行上,所沒有顧及到的心理因素。人在生病的時候,內心本就是敏感、脆弱或愛胡思亂想,如果觸目所及又都是讓人煩躁、害怕或驚嚇的狀況,或是每天長時間的與和自己一樣「不正常」、「不健康」的人在一起,難免就會有許多負面思維盤旋不去,而這些不安或消極的思想,又影響了病人身體的運作,因此「我病了」的信念就會更被加強。
與健康有關的刺激在這種組織裡被有效地阻塞了,生病的人被迫只能關注於自己的病情,與其他人同病房的狀況,也危及了個人的隱私,醫護人員因資源與時間有限,亦無法投注大量心力在某個病人身上,或依照病人的程度給予盡可能詳盡的說明,這些都會讓病人的無力感加深,所以如果想加速疾病的療癒,醫院的「疾病感」或「症狀感」不要那麼強化,也能設治更多關懷病人的單位,或讓病人多接觸陽光或大自然,而不是一昧被關在病房,可能是更有效的作為。(2021.04.20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