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old.jpg

「你的母親是在體驗一個思想與直覺的加速,以及到目前為止一直被壓抑的一大堆刺激。她是十分清楚地在感知可能性,但把它們與實際的世界混淆了起來。不過,這只是當她實質的工作已經完成後才發生的,而非譬如說,當方向的混淆會擾亂她自己任何必要的重要實質目的時發生的。」(賽斯書~個人實相的本質)

 

在今天傳遞的資料裡,賽斯和我們討論的是一位屆齡耄耋之年的婦人,在生活上與可能性打交道的經驗,這也是現代人認為會發生在長者身上,看似所謂的「失智」或「老年痴呆」的症狀。當我們碰到家中的長輩,開始說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話語,或是有一些被我們認定是異常的行為時,就會為這樣的表現貼上「失智」或「老年痴呆症」的標籤,認為一定是老人家因為年歲的增長,大腦的功能開始退化或是生病了,於是產生精神上的錯亂,或是有些無憑無據的幻想,而當這樣的行為被觀察到時,更證明了這個老人確實已是在一個退化與衰老的過程當中。

 

不過賽斯卻帶著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件事情。對一個人來說,在每個年齡層似乎都有著被期許與要求的標準,以及身上應該背負的責任。年少的時候努力的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,青年及中年時期則是拼了命的工作、求表現、成家、立業、養兒育女,以建立穩固的生活為惟一的考量,只要不是在這個社會規範下的事物,或是對完成這些目標沒有實質幫助的事項,通常都會被擱置在一旁,那些可能性的生活與嘗試幾乎成了觸碰不到的海市蜃樓,或是必須被視而不見的禁忌,可是所有的可能性仍然活生生的存在著,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再被我們拾起。

 

這樣的機會什麼時候最容易出現?自然是當一個人身上的重擔卸下,生活中的責任了卻之後,當頭腦再也不用為了柴米油鹽的諸事煩忙,思想與念頭開始變得空閒的時候,許多這種屬於生命多元可能性的訊號,就會一一的浮現出來,有一些代表的是這一生想從事卻未能如願的遺憾,有一些則代表了對來生的期盼與想望,這些可能性在他的想像中實現了,且被當事人認定是一個事實,由於此時運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沒運用的那一部份的大腦,才能逃離理性與邏輯的批判,然而也正因為如此,便容易與實際的世界發生了混淆,而讓其他人以為這是一種退化。

 

這也讓人去設想,如果我們這一生,不要有那麼多的教條與框架,而是讓一個人非常勇於和可能性的自己打交道,或是當步入老年的時候,可以多聊聊對自己人生的種種想望,那些未盡的夢想與心中的願望,或是以輕鬆的心情,多討論討論關於來世的計劃,是不是就不會讓老人必須躲到另一個幻想的世界去做夢,而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出這些想法,自然也不會被視為是「生病」了呢?(2021.11.09)

arrow
arrow

    Angellight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