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也許會說,沒有人是願意在人生中帶著殘障起跑的,事實顯然並非如此。個人常常會選擇這種情形,就為的是把它當作一種激勵,而許多偉人也曾這樣做。但並不表示這種殘缺是必要的。在任何一個時刻,當一個人了悟到他當下的威力之點時,就不需要用障礙來考驗自己,或聚焦在他認為的正確方向上。」(賽斯書~個人實相的本質)
英國科學家史蒂芬.霍金,雖然於年輕時便罹患非常嚴重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(ALS),仍然憑藉著他對宇宙的熱愛,發表鉅作「時間簡史」,並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;出生時便沒有雙臂,右腳也無法彎曲的口足畫家楊恩典,自小便被家人遺棄在育幼院,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人生,而是努力將自己的天賦與才華,盡情的發揮於藝術創作上;被世人稱為「樂聖」的貝多芬,在喪失了對音樂家而言至關重要的聽力後,也沒有停止他對於音樂的熱愛,而寫下流傳千古的「命運交響曲」、「月光奏鳴曲」與「皇帝協奏曲」等作品。
不論是一出生時便是先天殘疾的情況,或是後天因為疾病的關係而導致的身體殘缺,想必都不是一個人樂於接受的,因為這將影響到身體的健康,以及日常的生活作息,甚至是一生的發展,但是當一個人格在自己的生命藍圖中,設定了這樣的挑戰時,就代表這個靈魂有著非常明確的人生目標,並把對自己不利的情況視為是一種激勵,要讓自己不被這些困境給打敗,甚至是成為更大化激發潛能的推進器,傾注所有生命的意欲與能量在單一的方向上,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成就。
所以對一個人而言,是殘障也好是疾病也罷,不論其嚴重性或不便性是多大,也不管經歷的時間是長或短,都是我們在出生前就事先做好的安排,為了此生某個重要的目的、意義與理由,因此需要如此設定的心靈架構配合演出,在這樣的過程裡,有著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與歷練,也有著一種能將個人才華與潛能盡情揮灑的暗示與期許,當踩著比一般正常人更艱難的步伐,卻跨過一般人都無法想像的界限,創造出令人讚嘆不已的成果或作品時,心靈上獲得的成就感就更深刻。
不過,賽斯想要強調的是,如果能夠認定每個自己存在的價值,不被所謂的外在條件或框架給綑綁住,並了悟到每個當下都是威力之點時,就不需要特地設下什麼障礙來考驗自己,或為了強迫自己聚焦在某個方向上,而以殘障的方式來鎖定焦點;當代著名的心靈大師艾克哈特.托勒,在「當下的覺醒」一書中也曾提到,痛苦是必要的,直到你明白了它並非必要為止,因為生命從來都不是要讓人受折磨的,心靈也不必一定要闖過重重考驗,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。(2021.08.06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