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安排.jpg

「現在,那些對團體有很大信心的人,他們主要是和別人一起做事。那些人立刻離開了家,去找與鄰人相伴的安慰。魯柏與約瑟發現自己在危機中的態度,清楚描寫出他們心靈的態度,而被引導去問,為什麼選擇獨自面對這洪水。換句話講,洪水的「水」變成了代表時間的「水」,也是代表現象世界變遷的「水」。」(賽斯書~個人實相的本質)

 

分析完了一個地區當天然災害形成時居民的心理因素,以及群體共同創造災害並參與其中的理由之後,賽斯開始說明本書的傳導者--魯柏與約瑟這一對夫妻,在面對生活中的天災降臨時,選擇以怎麼樣的方式來因應,這個層面牽涉到的是個人本身的感覺基調、信念、思維、邏輯,以及從而衍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件,點點滴滴地形塑成日後的回應模式,而每個人在面對群眾事件時的反應各有不同,亦是相同的道理,所以外境是內在心境的一面鏡子,如實地呈現一個人的心性。

 

一如此次的大洪水來臨時,有些人本身對於團體就有很大的歸屬感與信任感,平時的行為也多半是依從眾人而行的話,就會非常依賴群體的動態來決定自己的下一步,因此當發現大多數的人聽從當地政府的宣導,選擇暫時離開家園去高處避難時,就會認定群體的行動方向是正確的,也會立刻從家中離開去與其他人會合,同時藉由與鄰人的互相交談,來取得內心的平靜與安慰;另一方面,魯柏與約瑟在個性上是較為獨立自主的人,對於群體的活動並不那麼熱衷,平時行事風格就比較像是獨行俠般,傾向於以個人的動機為優先考量,所以自然選擇留在家中。

 

因此,每個人人格的獨特處,以及其心靈處世時的態度,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許並不明顯,然而在碰到大型的社會事件或天災人禍時,就會有非常顯著的呈現,每一種不同的態度並無所謂的優劣、好壞或對錯的區別,卻純粹是讓一個人更加覺察自己、認識自己與瞭解自己的契機,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問問自己,在這個事件中,我是如何反應的呢?我做出了什麼樣的行動?我又為什麼會這麼想與這麼做呢?這背後的信念與原因到底是什麼呢?而外顯出來的心靈態度又是為何呢?

 

從去年開始延燒至今的疫情,或許就是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好機會。在面對紛亂多變的國際局勢,在接收各種真假難辨的相關資訊,在應對時好時壞的疫情發展,在考量是否要接種疫苗的複雜心情,以及在設想無法預知的未來情勢時,是繼續選擇從眾而行與群眾為伍,還是信靠自己的判斷堅定立場,其中都隱含著此生的心靈態度,而此態度是否是自己真心之所屬,是否能讓自己心安自在的過生活,是我們透過疫情要映照出來的問題,也是自我覺察的重要指標。(2021.07.08)

arrow
arrow

    Angellight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