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懶.jpg

「你們對睡眠、夢或任何意識的改變態度,全都多少被你們西方社會裡有關善與惡的信念所渲染。這些是由舊式清教徒的工作倫理--「魔鬼為空閒的手找到邪惡的工作」--而來。這種想法本身帶來了一個全面性的態度,而對休息不表贊同,並且對夢也沒什麼好感。白日夢與甚至意識輕微的改變,也是一種道德上的缺失,這種意念以無數的方式,在你們的社會上以及那些善惡價值並不明顯的領域反映出來。」(賽斯書~個人實相的本質)

 

根據勞動部所做的一項國際勞動時數統計,2018年國民勞工全年總工時最高的國家為新加坡(2,330小時/人),台灣的勞動全年總工時則為2,033小時/人,與近四十個國家相比排名第四,而上述調查與統計的數字,恰好與賽斯所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,在所謂現代高度文明的發展下,大多數的國家或社會,都有著人必須花很多心力在工作上,以及若是清閒下來則代表沒有生產力的信念,且人類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進步舒適的生活,也多是拜眾人辛勤工作、努力打拚所賜,所以認真工作是善的、被讚許的表現,空閒與無所事事則是怠惰與懶散的證明。

 

由此信念所延伸出來的,則是人們對於睡眠、夢或任何意識改變的不認同,像是放假休息或平日做做白日夢等,都是不太可取的行為,因為在休息、做白日夢或睡覺的時候,此時我們視為聰明且有能力的大腦,是沒有什麼作用的,因此個人也是毫無生產力可言的,與其沒事的時候放任自己放空發呆,還不如去看看書或做做運動來得實在,彷彿所有讓頭腦運作暫時停擺,或是讓意識休息喘氣的行為,都得不到應有的認可,只有一直處於勞動的狀態,才是一個人積極有為的展現。

 

但是讓人感到很微妙的是,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處在勞動工作,或是清醒警覺的狀態,當注意力集中於某樣事物上一段時間後,我們會不知不覺的恍神或放空,甚至當用腦過度,感到精神耗弱之時,適當的發發呆會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,而一些天馬行空、不著邊際的白日夢,雖然看似沒有什麼建設性,有時卻是可以讓人舒緩緊繃感的一劑心靈良藥,甚至一些令人感到驚奇的靈感也會突然浮現。

 

所以凡事真的沒有什麼絕對的善與惡、是與非、對與錯,那些被普羅大眾認定為必要的勞動與工作,如果沒有透過睡眠、夢境、休息、放空、發呆與白日夢來抒解,恐怕不但持續不了多久,更有可能會是徒勞無功的,所以陰與陽的調和,一如太陽與月亮的存在,都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,而人們在睡眠時藉由夢境進行可能性的探索與各方面的療癒,在休息或放空時讓這些對生活有益的直覺與靈感,溜過理性頭腦的防線而湧現出來,也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的創造力。(2020.09.22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gellight11 的頭像
    Angellight11

    紫光心靈坊

    Angellight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